东大提醒| 七类通便药,你了解多少?
王晏美 南昌东大肛肠医院特聘专家,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,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,现任中国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、总干事,卫生部“肛肠病安氏疗法”中心副主任。从事肛肠专业临床和理论研究多年,临床经验丰富,擅长治疗各种痔疮、肛裂、复杂和高位肛瘘、肛周脓肿、便秘、结肠炎、结肠息肉等肛肠疾病。担任卫生部“十年百项计划项目”主讲教师及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班理论授课和实习带教任务。发表论文数十篇,《安氏肛肠病疗法论文集》副主编,参著《肛肠病学》、《肛肠病诊疗图谱》、《肛肠疾病问答》、《临床中医内科学》、《中医内科临床禁忌手册》和《中华医学问诊大全》等。2004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,2006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。
通便药琳琅满目,如何合理使用才是个大学问。会用,它就是药,可以缓解或治愈便秘。不会用,它就是毒药,会损害肠道,加重便秘。合理使用的前提是要知己知彼,“己”是要了解药物的特点和适用范围,“彼”是便秘的类型和轻重。然后对症下药,才会事半功倍。
根据作用机理一般可分为七类,即接触性、膨胀性、润滑性、肠动力药、中成药、益生菌和软化剂。
旧称刺激性泻药,这是一类我们最熟悉的泻药。因为见效快、取材方便,很多便秘患者患病后首先选择的就是这类药。在很多通便中成药及减肥、美容、排毒产品中也能看到这些成分。临床又分成两类:
蒽醌类:代表药有大黄、番泻叶、决明子和芦荟、美鼠李皮、欧鼠李皮等。这些药口服后被大肠内细菌分解为蒽醌,因由糖基的保护,大部分未经吸收直接到达大肠,在肠内被细菌酶分解成甙元和糖。甙元刺激大肠粘膜,并抑制钠离子从肠腔吸收,使大肠内水分增加,蠕动亢进而致泻。
大黄、番泻叶、决明子和芦荟都属于中药,我们已经很熟悉,在此不再作介绍。美鼠李皮属于中小型树种,生长于太平洋沿岸、华盛顿、奥勒冈州及加利福尼亚州等地区。最早使用美鼠李皮的北印地安人视其为神圣的草药,将它推荐给西班牙的探险家,然后传到欧洲,在欧洲美鼠李皮现在已是大众化的通便剂。美鼠李皮含特有的成份,它能刺激上肠道内膜,因而促进肠功能正常,增强大肠肌肉的收缩(蠕动),治疗长期性便秘很有效。
二苯甲烷类:代表药有酚酞、比沙可啶(便塞停)、匹可硫酸钠等。酚酞就是很多便秘患者吃过的果导片,口服后在肠道内与碱性肠液相遇形成可溶性钠盐,能促进结肠蠕动。服药后6~8小时排出软便,作用温和,适用于慢性便秘。比沙可啶可用于慢性便秘或内窥镜检查或术前清肠。
这类药主要用于暂时性通便,持续使用不要超过半月。如果长期服用,会产生以下一些不良反应:
(1)会产生严重药物依赖性,药物的用量会越来越大,甚至损伤肠壁末梢神经和肌肉组织,引起大肠肌无力,由功能性病变发展为难以治疗的器质性便秘。
(2)大黄、番泻叶、决明子等含有“蒽”化合物,日久会在在肠粘膜中沉积,使肠表面变成黑色而黑变病,这种改变可能会增加患结肠癌的危险。
(3)此外还会使肠道生态内环境遭到破坏,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群平衡失调,肠腔内正常pH值发生改变,肠道所分泌的大量水分丢失,出现脱水症状。
又称容积性泻药,或渗透性泻药。这类药服用后不被胃和小肠吸收,在大肠内能吸收水分,软化粪便,增加粪便体积,在肠内膨胀刺激肠道蠕动,从而能够通便。
代表药物有:盐类(硫酸镁、硫酸钠)、醇类(山梨醇、甘露醇)、双糖类(乳果糖、杜秘克),还有福松(聚乙二醇4000)、芒硝、食物纤维素、甘油等。
盐类和醇类,是作用强烈的泻剂,服用后1-3天见效,主要用于人体排毒和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。很少用来常规治疗便秘,久用可引起电解质紊乱,如高镁、高钾、高钠血症及低钙血症。硫酸镁、硫酸钠还可引起反射性盆腔充血和失水,月经期、妊娠妇女及老人慎用。
双糖类的乳果糖和杜秘克,这两种药在小肠内不被水解吸收,其渗透性使水和电解质保留于肠腔,在结肠中细菌将其分解成乳酸、醋酸,使肠内渗透压进一步增高,使粪便的容量增大,刺激肠道蠕动,产生缓和的导泻作用,也有利于氨和其它含氮物质的排出。口服后24-48小时起效。尤其适宜于老年人、孕产妇、儿童及术后便秘者。缺点是在细菌作用下发酵产生气体,引起腹胀等不适感。
福松,其化学名为聚乙二醇4000,与其他渗透性泻药有所不同,它能使水分保留在结肠肠腔内,粪便因含水量增加而软化,使结肠的转运更加顺畅。它不过度刺激肠道,不影响肠黏膜完整性,不干扰维生素、矿物质及其他营养成分的吸收。小剂量通便,大剂量清肠。
乳果糖、杜秘克和福松是目前最常用的通便药。
食物性纤维素等物质,食物纤维素包括蔬菜、水果中天然和半合成的多糖及纤维素衍生物如甲基纤维素、羧甲基纤维素等不被肠道吸收,增加肠内容积并保持粪便湿软,有良好通便作用,可防治功能性便秘。
甘油是开塞露的主要成分,经肛门注入直肠后,由于高渗压刺激肠壁引起排便反应,并有局部润滑作用,数分内引起排便,适用于儿童及老人。